近日,我校经管学院张道军副教授在空间统计建模与资源环境政策评价交叉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两项成果相继在学校“双一流”学科群B类期刊《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中科院一区)和国际土地利用政策研究权威期刊《Land Use Policy》(SSCI一区)发表。
成果一题为“A novel similar habitat potential model based on sliding-window technique for vegetation restoration potential mapping”(张道军副教授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我校经管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徐鑫、校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姚顺波教授、武汉大学资环学院张金亭副教授以及我校经管学院侯现慧博士为共同作者)。基于空间分异理论、GIS空间滑动窗口技术和遥感植被指数产品数据,开发了一种数据驱动的植被恢复潜力模型。与传统模型相比,该模型具有更广泛的环境适应性,能够在更大尺度高效和准确评估植被恢复潜力,对指导植被恢复规划和开展生态政策评价具有重要理论和方法意义。匿名审稿人给予了高度评价“The paper tackles with a very interesting and actual topic, a data-driven approach for vegetation restoration potential mapping. The paper has an international character and takes a solid vision of th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China, and there is great interest to the international public”(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数据驱动的植被恢复潜力评价方法,选题非常有趣和实用,具有国际性,可望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成果二题为“Evaluating th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potential achievement of ecological projects: A case study of Yan’an, China” (我校经管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徐鑫为论文第一作者,张道军副教授为通讯作者,我校经管学院本科生张玉、校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姚顺波教授以及武汉大学资环学院张金亭副教授为共同作者)。该成果将成果一的理论模型运用到退耕还林生态政策评价中,构建了生态政策评价新指标——植被恢复潜力实现度。该指标成功解决资源禀赋差异对生态政策效果评价的不利影响。例如,在常规评价模型下,吴起县生态政策效果排名垫底,这与吴起县作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的地位不符;而在新的评价指标下,吴起县生态政策作用效果得到充分展现,县域排名明显上升。因此,新指标能够更加客观反映地方政府对生态政策的执行情况。匿名审稿人认为“This kind of work can indeed provide an important tool for evalua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projects and thus allow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science-based land-use policies in the future” (该研究确实可以为评价生态工程的影响提供重要工具,从而为将来制定更为科学的土地使用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张道军副教授2015年6月来校工作,并进入姚顺波教授负责的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在姚顺波教授指引下 ,积极适应新研究方向,结合其地学背景与资源环境政策评价问题,在空间统计建模与资源环境政策评价交叉研究领域开辟了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