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系列报道简介】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把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引向深入,积极引导我校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感知社情、体察民情,培养“一懂两爱”的学科情怀,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贡献青春力量,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我校2019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我院报名参加暑期“三下乡”的学生队伍共计54支,奔赴祖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各队将通过新闻稿、访谈记录稿等形式进行全程宣传。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淋漓的雨滴送走了夏日的炎热,带来了几分绵绵秋意。乘着凉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精准扶贫干部胜任力研究赴汉中安康商洛调研队来到了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的小镇展开了实地调研。本次调研的对象群体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对扶贫干部的访谈,旨在对扶贫工作有进一步的了解;其二是对当地贫困户的走访调查,旨在探明扶贫干部的扶贫效果。
脱贫摘帽道路难,扶贫干部立当先
7月20日,调研队走进乡村,来到了燕子砭镇。虽然是周六,但各个村委会的扶贫干部却没有闲下来。他们一部分在办公室内翻阅扶贫文件,查阅各个贫困户家庭信息,制定帮扶计划;另一部分则亲自走访自己帮扶的贫困户,给他们送去温暖的问候和日常的用品。办公室内一片安静,调研队队员们竟有些不忍打扰。
在访谈过程中,当谈及当地贫困户的现状时,新场街村杜万义干部说道:“脱贫攻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自我接手以来,我们村已有155户贫困户顺利脱贫。自国家号召大力扶贫以来,肩上的责任不言而喻,我将继续努力,争取帮助我们村整体脱贫,一个也不落下”。
听完他的话,队员们心中的敬佩感油然而生。的确,就是这样千千万万个基层扶贫干部的共同努力,才使得国家的脱贫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脱贫任务艰且繁,基层干部不畏难。
积极走访送温暖 ,贫困家庭展笑颜
山路崎岖,在杜万义的指引下,调研队队员们来到了贫困户王爷爷的家中。表明来意后,王爷爷向队员们吐露了心迹,自己无儿无女,生活没有依靠,这几年多亏了杜万义一次次的帮扶,才使得生活得以继续。
队长徐丽率先发问:“爷爷,您觉得现在的生活怎么样啊?”正说着,他便领着我们来到了厨房,“好着咧,好着咧”他激动地说道,“以前土灶台不结实,杜干部便带人帮忙筑好了水泥灶台,还有这些米面粮油,每月都送,我一个人咋吃的完这么多东西!”
王爷爷对扶贫干部对他的帮助感激涕零,队员们也对扶贫干部的辛苦付出心生敬佩。扶贫工作虽然艰辛繁杂,但如果能让老百姓发自内心地赞同,真正地过上好日子,那么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调研队队员们相信,在每一个扶贫干部和贫困户的共同努力下,贫困村、贫困县的摘帽指日可待。正如《论语》说道:“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每个扶贫工作者的嘘寒问暖,体察入微,都将会是脱贫攻坚伟大画卷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次调研活动,队员们不仅了解到宁强县脱贫工作的政策及实施效果,更对扶贫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表示感激与敬佩。通过此次调研,队员们积累了社会实践经验,增长了助力乡村振兴的知识,为农村发展注入了青春力量。
队员正在进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