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系列报道简介】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把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引向深入,积极引导我校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感知社情、体察民情,培养“一懂两爱”的学科情怀,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贡献青春力量,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我校2019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我院报名参加暑期“三下乡”的学生队伍共计54支,奔赴祖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各队将通过新闻稿、访谈记录稿等形式进行全程宣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陕南关中乡村振兴调研队第七小组来到了宁陕县旱坝村,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走访调研。作为宁陕县重点建设乡村,此次旱坝之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乡村的文化传承以及微商服务,总结两者为乡村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
子午非遗文化传承 乡村文化传播之行
调研小组从非遗传承人——子午道人陈盛宁中了解到: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中指出:“要找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寻找到魂、溯到源、找到根,弘扬好盛世文化”。陈先生主要传承雕刻技艺,以圆雕、透雕、山子雕等技法传承秦巴根艺文化带动旱坝村部分旅游业的发展。
从走访调研中了解到,村民对于非遗文化大多有了解,特别是对陈先生的雕刻技艺,给予高度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陈先生给村民不断进行文化的普及,惠及群众,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养。当谈到文化问题时,李爷爷向队员们吐露心声:“文化是软实力,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时刻传承与发扬,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我们可千万不能断送。”
大部分村民对该地的文化传承自豪无比,非遗文化给村子添上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微商入户家家参与 产品销售新型渠道
小组成员从村委会处了解到,自微商农产品销售乡村服务者周玉梅进村,村里的农产品销售不愁销售渠道,这位奇人建立了宁陕县城关镇玉梅农副产品销售部,服务站点为旱坝村。然后,调研小组前往该服务站。采访过程中小组成员了解到,服务站以村民委员会为主要服务对象,为农村解决农村买难、卖难问题,实现“网贷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以公共服务、信息咨询和代理服务为主要服务内容,借助电商平台提升农民创收为目标,为广大村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代理服务。主要业务有:宣传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的各项服务功能、产品网上销宣传电子,为村民提供线上商品代购、农产品代销业务。
一位家里农产品种植较多的农户王守民在采访时说道:“自从周玉梅来到村子之后,种植的农产品没有堆积的,特别是核桃,能多赚三成,现在相比以前提高了不少收入。”通过农产品网络代销渠道,解决了村民农产品销售问题,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还提高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
小组成员在与村长进行交谈时得知,旱坝村对微商助农非常重视,特别是农产品销售必须狠抓,同时积极对村民进行宣传微商渠道的优势,这两年来受到了县政府的表扬与肯定。
非遗传承文化浓浓 微商助农乡村振兴
文化旅游是乡村发展的另一新兴产业,无疑为乡村的发展注入了一大动力源泉,不仅给旱坝村带来了经济效益,同时也是文化传播的一个好途径。雕刻技艺为我国一大艺术瑰宝,传承之路虽说略显艰难,不过由于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得雕刻技艺让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乡村文化浓浓不散。
微商服务站不仅给旱坝村村民带来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同时也引进了其他地方的新产品,加强了农产品的销售质量,带来了经济的发展,两者相互交叉使得村子逐渐面向产业服务型村子发展。乡村振兴之路也逐渐变得清晰起来,旱坝村村委会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大力推动本村文化和产品销售渠道的发展。
一文一商相融合,旅游生产共前行。文化传承,乡村振兴,时刻必行。通过此次调研,队员们感受了悠久的旱坝文化,丰富了人生阅历,增长了助力乡村振兴的知识,为农村发展注入了鲜活血液。
组员对农户进行采访调研
组员在村委会进行调研
组员在微商服务站与陈盛宁先生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