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系列报道简介】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把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引向深入,积极引导我校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感知社情、体察民情,培养“一懂两爱”的学科情怀,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贡献青春力量,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我校2019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我院报名参加暑期“三下乡”的学生队伍共计54支,奔赴祖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各队将通过新闻稿、访谈记录稿等形式进行全程宣传。
7月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晋北贫困调研队在云州区贺店村展开调研,此次贺店之行分为两部分,第一,通过将上网搜集贺店近年来的信息与对当前村容村貌的实地考察情况进行对比,队伍对脱贫情况做初步总结;第二,走进村委会,从与村干部的交流中了解脱贫的详细过程。
晋北地区隶属黄土高原,多风缺水,农民大都种植一些抗旱的小杂粮,集体性种植的黄花很少见,而刚到村口,成片的黄花田就映入眼帘,吸引着队员们。走进村子,平坦干净的水泥路,街道两旁的房屋整齐划一,每家每户的院子都是统一的格局,砖墙红瓦,朴素的农家小院显出一种富足的生活气息。在村民的指引下,小队一行来到贺店村村委会,在一位老伯的热情接待下,了解到贺店村在18年4月实现全面脱贫,目前村中已无贫困户。贺店村的脱贫产业为种植黄花,村中每家每户耕地面积为3~4亩,基本都是黄花,也有一些种植大户的种植面积可达百亩,造成耕地面积差异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在六七十年代,耕地面积按人口分配,人口少的人家分到较少耕地;第二,当时实行包产到户,农民耕地面积影响着每年需缴纳的税费,产下的粮食并不全部属于农民,一旦收成不好,农民实际收下的粮食会少之又少,生产积极性受挫,很多人选择弃田罢耕,另谋出路,部分废弃的田地就会被其他人收用。在八九十年代,黄花在村中只有少部分人种植而且种植面积小,每年的收成很少,而黄花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很高,属于高价值农作物。基于当地人们较落后的经济情况,人们消费不起如此高价的黄花,当时种植黄花的农户需要每年背着黄花去北京天津这样的大城市去卖,很不方便。正是由于黄花价高的这一特点,吸引了政府的注意。黄花喜水但怕雨,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每家每户的黄花田中都挖了井,用于水浇地的灌溉,解决了干旱问题;多雨天气黄花不能及时晒干会影响黄花质量,因而县里投资为村民修建冷库。对于销路问题,每年由政府联系收购黄花的企业,村民的大部分黄花都是统一销售,不会存在库存积压问题。正是由于黄花产业的发展,村民年收入可达近三万元人民币。老伯也讲述道,曾经村中的院落并非今天的模样,围墙是土块堆砌而成,很少有水泥路,现在每家每户还接上了自来水。老伯还强调道,虽然脱贫但不脱政策,脱贫后的农户仍然享受着脱贫前政策的惠及,不得不说,在脱贫整改中,贺店村的村民受益很大。
傍晚的风很是凉爽,体会着贺店村取得的脱贫成就,心里很是满足,作为当代大学生,期待祖国的面貌能够越来越好,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人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都将进一步提升。
贺店村与村委畅谈1
贺店村与村委畅谈2
贺店村与村委畅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