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系列报道简介】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把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引向深入,积极引导我校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感知社情、体察民情,培养“一懂两爱”的学科情怀,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贡献青春力量,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我校2019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我院报名参加暑期“三下乡”的学生队伍共计54支,奔赴祖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各队将通过新闻稿、访谈记录稿等形式进行全程宣传。
为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8月2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赴开封城乡过渡区文化调研实践队走进开封城乡,调研开封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状况。
走进古都 了解古都传统文化发展现状
队员们一抵达开封,古朴的建筑便映入眼帘,迎面而来一种亲切与友好。开封作为八大古都之一,具有“文物遗存丰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四大特色,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封市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经过走访调研,队伍了解到,近年来,开封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封旅游发展,动员各方面力量,全力推动开封旅游产业化进程。在不断规范和完善原有旅游景区(点)的同时,先后开发重建了包公祠、宋都御街、清明上河园、翰园碑林、天波杨府、开封府、大梁门等,如今市区已基本形成了以北部的龙亭湖风景区、中部的包公湖风景区和南部的繁塔与禹王台风景区为主的三大景区。
走近居民 了解居民的文化感受
晚上,调研队来到包公祠。在包公祠外面,队员们采访了几位乘凉的老人,了解到他们对开封近几年来文化变迁的感受。老人们很高兴大学生能如此关注开封文化发展,积极接受队员们的访问调查。从其中一对受访者那里,队伍得知,最初一些文物古迹只是较破旧的小宅或者当地残留下来的一座碑,近几年,政府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开发利用,不仅当地的文物古迹得到了保护,进一步增强了开封的文化氛围,而且当地居民还可以通过旅游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可谓一举两得。
经过调研,队员们感受到开封浓厚的文化氛围,从市民口中了解到近些年开封文化,尤其是古建筑方面的变迁以及部分对市民生活的影响。队伍认为,文化振兴,保护传统文化,离不开政府与市民的合力。所以,市民作为开封的一份子,关注开封传统文化的走向与未来,政府在保护开发传统文化的同时关注其对市民的影响,应是开封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应有之貌。
队员在采访包公祠附近的一对夫妇